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1項成果獲三亞市2023年度社科優秀成果獎
時間:2024-07-21

近日,三亞市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結果揭曉,經三亞市社科聯組織市内外專家評審,共有17項成果獲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我校此次共5項成果獲獎,其中我校梁子副教授的專著獲得一等獎,喬淑英教授等人的研究報告獲得二等獎,我基地黃田園博士等人的研究報告黃《關于加強同馬來西亞瓊籍華人交流合作 助力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議》獲得三等獎。我校申報成果的獲獎率為38%

據悉,梁子的獲獎成果《南海海撈瓷紋樣集錦——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南海文化博物館館藏為例》通過研究提煉南海海撈瓷的藝術元素,能夠以海撈瓷的斷代、藝術風格特色來串連起南海的曆史發展進程。通過對于其造型和圖案的藝術研究,能夠充分再現其在世界瓷器史上溝通東西方文明的地位以及其承載的文化、榮耀輝煌的海絲曆史。幫助大衆生動形象地了解海撈瓷文化與南海文化。

喬淑英等人的獲獎成果《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崖州古城旅遊空間生産研究報告》以空間生産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在分析現有政策、開發現狀等基礎上探讨開發思路,研究的目的聚焦在借助科技”“文化雙翼,推進三亞西部崖州區旅遊發展後續崛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終提升三亞城市旅遊文化品牌競争力。

我基地黃田園等人的獲獎成果《關于加強同馬來西亞瓊籍華人交流合作 助力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議》提出馬來西亞瓊籍華人群體是曆史留給海南的重要海外人力資源,應被視為海南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成功的重要積極因素之一,進而具體指出可以發揮馬來西亞瓊籍華人的國際經貿文化橋梁等作用來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李紀岩的獲獎成果《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研究》在紅色文化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交叉研究的基礎上,借鑒系統論”“雙向主體論”“價值澄清論等理論,以跨學科的思維與理念,深入剖析了紅色文化立德樹人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情感邏輯、實踐邏輯,探究以紅色文化滋養與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内在規律,建構了以紅色文化立德樹人的理論基礎,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

宋紅娟的獲獎成果《中國旅遊産業融合的趨勢和模式變化——基于非結構化數據》研究的結論對于理解旅遊産業融合的内在機制和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政府和旅遊企業應重視産業融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加強跨行業合作,推動旅遊産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應關注産業融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确保旅遊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