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禮剛專著《旅遊社會工作》開拓了社會工作新領域
時間:2021-04-06

近日,我校人文社科學院副院長方禮剛副教授曆經十年時間,撰寫的《旅遊社會工作》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标志着“旅遊社會工作”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一個新的領域,同時,作為國際旅遊島,在社會服務、社會建設以及社會管理方面,又多了一個工具途徑。

早在十年前,方禮剛就開始關注旅遊社會工作問題。2012年,我校正式開啟了“旅遊社會工作”特色課程的教學,作為一門課程和一個專業方向,在國際國内尚屬首創。當時由方禮剛承擔這門課程,他邊教學、邊調研、邊編寫講義。2011年,他參加在深圳大學舉辦的全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年會,其論文《旅遊社會工作應當成為社會工作一個新領域》入選會議文集,在大會演講,受到阮曾緩琪、陳錦棠、王思斌等業内專家的關注,并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旅遊社會工作》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始撰寫。2013年,時任中國社工教育協會副會長徐永祥、副會長向德平、易松國,秘書長史柏年等行業領導和著名教授應邀來我校,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評審論證,一緻認同《旅遊社會工作》這門課程符合國際旅遊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可以成為重要的學科方向,對這個創新,給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應盡快出版專著,以支撐起特色學科建設。

在這樣的背景下,方禮剛奮筆疾書,十年磨一劍,該書按邏輯結構分為五編,第一編是導言概述。介紹旅遊社會工作的緣起,以及旅遊社會工作的定義、功能、特征和邏輯架構;第二編是理論基礎。主要說明開展旅遊社會工作的哲學和文化基礎、職業倫理、理論依據及所針對的旅遊社會問題;第三編是實務方法。即開展旅遊個案工作、旅遊小組工作、旅遊社區工作及旅遊社會工作項目評估的方法論層面;第四編是服務領域。從案例出發,關注旅遊發展中的民族文化、醫療旅遊、禁毒戒毒、糾紛化解與沖突調解、旅遊安全與危機管理等需重點服務領域;第五編是發展展望。主要結合自貿港建設背景,關注國際視野下的旅遊社會企業和後現代旅遊社會工作。以期為學生、讀者的創新、創業、創價值、創學術提供理論準備和思想準備。

“旅遊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學科和學科理論與實踐體系的提出與建構,在國内外同行業中開創了一個新的學術空間,是一個深具創新性、開拓性的全新學術領域和社會事業,豐富和發展了社會工作專業的内涵與外延,為促進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做出了學術貢獻。正如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會長向德平教授在序言中指出,“與會評審專家一緻認為,海南是國際旅遊島,旅遊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旅遊社會工作應當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學科予以重點發展,建議将旅遊社會工作作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社會工作專業的培養方向。”

旅遊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社會,旅遊是促進社會變遷的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但與此同時,旅遊業也面臨諸多挑戰,暴恐事件、病毒疫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國際政治矛盾等問題都會對旅遊事業造成重大影響,旅遊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旅遊社會工作提供助力,該書可謂是應運而生,它的的出版,為海南高校社會工作特色學科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全國旅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開拓了新的空間。

向德平教授序言是對本書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高度概括:“該書對旅遊社會工作的基礎理論、服務領域、專業方法、服務手段等進行了系統的探讨和梳理,構建了旅遊社會工作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學科意義和社會價值。它的出版既是對旅遊研究的深化和創新,也是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豐富和拓展。期待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結構、豐富内容,使之成為旅遊社會工作的經典之作。”

(責任編輯 卓越)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