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
——訪2004屆校友 蔣瑾
蔣瑾學長(最前面)
蔣瑾,男,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2004屆中文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後考進海南省東方市港務中學任教。2013年2月調入海南省東方市東方中學,現為海南省東方市東方中學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交際重要,知識是次要。
——生活處處都有可以學習的東西。
在瓊州學院這個校園中,湧現出一批批我們為之感動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着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堅守着自己的夢想和對夢想的追求。
他們沒有忘記自己離開學校時的誓言,雖然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畢業迷茫期,讓他們感到疲憊、無助或悲觀;但是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當年在散夥飯上,喝下最後一杯酒時自己的承諾,堅持着自己最初的追求和理想。今天我們所要采訪的對象——蔣瑾——就是他們的其中之一。他畢業于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2004屆中文班,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而今他經過幾年的拼搏,如願地成為海南省東方市東方中學的一名教師。
一
陽光明媚的早晨,坐在安靜的角落裡,淡淡的綠茶香在空氣中彌漫,在古典韻味濃厚的茶館裡;我們見到了臉上始終挂着微笑的蔣瑾學長。初次見面,他給我的印象是一位平易近人、親切的長輩,也是一位謙和、睿智、堅毅和樂觀精神兼備的好學長。
話匣子一打開,他就很熱情地和我們分享了他在大學四年裡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其中的許多趣事。他用了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求學過程:“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我這一路走過來都是順順利利的,沒有什麼大的波折”。隻是這順順利利的背後隐藏了多少的努力我們無從得知。
2000年,高中畢業的蔣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瓊州大學,剛進大學的時候,大學裡的圖書館、閱覽室如此之大,雜志和藏書如此之多,使他這位文學愛好者感到驚奇,他的看書欲望在這裡得到了滿足。他經常到圖書館、閱覽室去看書學習,并在此期間接觸并喜歡上了外國文學;他還興奮地給我們推薦了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如《薩特文集》、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愛倫·坡文集》等作品。看到他津津有味的和我們分享他在大學期間所閱讀過的外國文學作品,我們感到這位學長在大學裡的閱書之多是我們所不能及的。
當然,學習隻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他的課餘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性格随和,待人接物謙恭,所以他和舍友以及班裡的同學們之間的關系都很融洽,也因此收獲了很多珍貴的友誼。談及他自身的好人緣,他是這樣說的:“我這個人為人比較随和,不愛與别人争名追利,待人接物謙恭,懂得感恩,對别人的小錯誤也能給予寬容,這樣誰都願意和我交流交往,自然而然人緣就好啦。”
在戶外生活中,他自認為不是運動健将,有時願意待在宿舍當“宅男”,但他會找時間去做一些适當的運動,比如參加足球比賽之類的體育活動,瓊州大學的足球場上留下過他矯健的身影。在宿舍裡,他和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一樣,也在宿舍玩過遊戲、聊過QQ。但是蔣瑾有着很好的自制能力,喜歡玩但不會過分地沉溺其中,能夠做到收放自如。
在大學生活四年的時間裡,點點滴滴都給蔣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都深深的印在腦海中,難以磨滅。忘不了在球場上的揮灑汗水,忘不了與同學們的美好情誼,忘不了曾經和宿舍兄弟的把酒言歡,忘不了陪自己走過大學四年光陰的每一個人,最忘不了的是瓊州學院老師、輔導員對自己的關愛和照顧。
大學四年如果說蔣瑾僅僅收獲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在人際交往上他也收獲了很多的東西。他還記得大一的時候,班裡有一個班會,主題叫“知識重要還是交際重要?”他當時的回答是:“交際重要,知識是次要。”他個人認為,一個北大清華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他不懂得和别人交流交往,也是沒有用的,别人也不可能認為他有多厲害;他認為自己在學術知識上雖然不是一個很專業的學者,但他懂的和别人交流交往,他就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在闡述這段過往的同時,他也教導我們一定要多讀書,因為讀書、讀好書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素質,大學生出來找工作,在工作能力、想法和修養上都有着很大的要求,所以,他一直都堅信自己在學校最大的收獲就是學習到了知識和交際方法。
二
蔣瑾在學校的課餘生活都如此的豐富多彩,那寒暑假又怎麼會例外呢?
有時他會和宿舍或者班裡的同學去爬山,因為當時瓊州學院的校址在五指山市——海南省著名的“翡翠山城”,有海南省最高的山峰五指山,更是海南島最大河流“萬泉河”的發源地,五指山中部有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動物種類繁多,還有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區。自然和人文具備,在這如此優越的地方,如果不去看一看,走一走,倒是枉費在五指山讀書了。所以他在節日短假的時候,也會和朋友們出門去見識五指山的魅力,遊玩與學習兼顧。
蔣瑾的伯伯是海南省東方市一名小有名氣的律師,所以他在寒暑假時期會去伯伯的律師事務所學習和幫忙整理文件資料,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從中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他熱情地跟我們講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識,他最熟悉的是婚姻法和交通事故處理法。在律師事務所學習的時候,還幫忙處理過這方面的糾紛,他還建議我們要多學習課外的東西,生活處處都有可以學習的東西;有了這麼一段經曆,至今他還保持着一個愛好,就是特别愛看CCTV 10 的法制節目。學習無止境,雖然沒有當律師,但是他對律師的喜愛是不會改變的。
畢業後的日子,蔣瑾一直很關心學校的發展和變化。他了解到我們學校近幾年新設的各個專業中,他最看好的是人文社科學院的對外漢語專業。他認為相比于曆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這個專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學習範圍很廣,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需求,就業途徑也比較廣。
三
2004年,蔣瑾迎來了他的大學畢業季,和千千萬萬的大學生一樣,每個大學生在畢業之際,都必須像初生的小鷹一樣要為自己的命運尋找出口。蔣瑾迎來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
大學畢業的他,與班上同學想去大城市上海、廣州去闖一番事業的想法不同,他腳踏實地的回到家鄉東方去找工作。他當時的想法自己是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培養自己上大學已很不容易,自己一定要先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不讓父母擔心。從這裡我們看出了當時蔣瑾的成熟懂事,讓同為農村出身的我們感觸良多。
生活有苦有甜才會完整,心情有喜有悲才叫體會,日子有陰有晴才叫自然;生活就像大海裡航行的船,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蔣瑾的就業之路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經曆過畢業的傷感之後,同學們都各奔東西為自己的美好前途所奮鬥之時,蔣瑾回到了東方老家,在當地一所私立小學教書。任教一學期後,因與該校的董事在教學思想上不和,就辭職了,而後就一心一意地在伯伯的律師事務所裡學習、整理文件。在那段失意、迷茫的日子裡,他曾想過放棄自己教書育人的夢想,去當一名律師。因為自己當時有這個優勢條件,伯伯是專業律師,跟在他身邊學習,自己不懂的,伯伯可以指點自己;但又思及自己畢竟不是一名專科出身的,考律師證會很困難;而且自己從小就認為自己就适合當教師,法律是興趣,當教師才是真正的喜愛。
當一個人經曆挫折後,接下來的便是最深沉、最凝重的思考了。征服失意還是被失意征服,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最終決定堅持下去“征服失意”。人們總說: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一扇窗。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一次,他等到了。
過了一年後,他參加東方市的教師招聘,與山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等校的畢業生一起同台競争。本來做好了準備,但是對手太強大,缺乏自信心,不抱什麼希望了。沒想到卻意外地以并列第三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教師崗位,順利實現就業。陽光總在風雨後。
現已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工作多年,覺得自己現在和在大學時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變成熟了。也成家立業了,有個幸福的小家庭,更加懂得了什麼叫“責任”。好兒子、好伴侶、好爸爸是他對家庭的責任;好老師是他對社會的責任。他做到了。
通過這次采訪,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大學期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因此我們要珍惜大學時光,把握青春,挖掘自我潛力,發揮優勢,使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了在未來的求職道路上走得坦坦蕩蕩,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們要好好珍惜在大學裡的寶貴時間,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努力做到“青春無悔”。
采訪的結束之際,蔣瑾學長也為母校獻上了他最誠摯的祝福:“在迎來母校60周年院慶的大喜事中,祝福母校的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