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我們腦海中來了又去,有些故事總在同一個地方落幕又上演,我們在自己最美麗的青春時光裡,在這個溫暖的地方灑下自己青春汗水,在這裡求知和探索,帶着母校的祝福和滿心的志向走向社會,去拼搏自己的人生。有的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裡功成名就,用他們身上的瓊院精神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又一個挑戰。幾年後,我們以學弟學妹的身份走進他們,探訪他們幾年前在這樣一所學校學習的心路曆程,告訴我們他們一路成長的痕迹,告訴我們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有他們的故事,一位師長或是嚴厲或是慈祥的印記,而我們帶去母校的問候和對新走出一批學子的深深祝福。
這次我們的校友訪談在椰城海口,到達海口時候陽光陽光明媚,公路兩旁的椰樹挺拔秀麗。我們小組三人帶着激動的心情做好采訪前準備工作,攝影、錄音還有訪談的内容,作為這次校友采訪小組組長,除了組織協調組員分工合作外,我主要負責采訪前問題的整理和現場校友的訪談。這一次的海口之行對我們來說既忐忑又激動。忐忑有些校友已經離開母校十年,他們還記得當初大學時光的點滴嗎?見到他們後發現,我們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曾樂的親切睿智、王芹的熱情活潑和呂詩萍的知性聰慧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用他們的真誠話語給我們講述他們青春難忘的大學時光,給我們的椰城訪談之旅留下難忘記憶。
一、誰的青春不迷茫
第一位見到的校友是曾樂。他2003年畢業于瓊州學院中文系,現在海口市檢察院工作。曾樂像大哥哥一樣的親切,看到我們到來,他說仿佛帶他回到大學校園,和我們親切聊起自己大學生生活。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樣一成熟、穩重的像大哥哥那樣的曾樂,在大學期間竟然有過退學念頭,最後在
二、從學生幹部中成長起來的院長助理
現任海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任院長助理的王芹,在她身上有着一段起伏的求職經曆。剛畢業四年的她已經換了三份工作,而且在外人眼中,她跳槽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屬于“香馍馍”。從剛開始的保亭縣衛生局科員,到南島晚報的記者,和現在的院長助理,百思不得其解她為什麼放棄這麼好的工作機會。她自己說“不斷突破自己我,做最真實的自己,想讓自己在一份工作中享受到自己的價值。”所以她選擇有所堅持,有所放棄。
說到從一個學生幹部畢業用幾年的時間成為院長助理,畢業不久的王芹說起自己的大學生涯,嘴角揚起燦爛的微笑談到,感觸最深還是自己在學生幹部的生涯中鍛煉自己,磨練自己的能力,這些積累起來的習慣讓自己再以後的工作中成為一筆财富。從學生幹部到今天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院長助理,一路都靠自己不斷總結和成長。不管在哪裡,他們總還心系母校,看到我們仿佛帶回十年前、四年前那個巴掌大的城市小城裡,那個校園裡;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度過大學生涯,但成功和勇于拼搏無疑都成為他們身上共同的閃光點。
三、讓生命在講台上閃光
第三位采訪校友是現在海南省旅遊學校任職的呂詩萍。詩萍學姐身上透露一幅知性,妙語連珠讓我們如聽智者在對話。在整個采訪中我們更多隻願意靜靜地聽,她的故事很精彩動人。在她眼中大學生生活優秀時代,每年拿獎學金,現在的工作和當初學的專業完全對口;在老師影響下今天走上講台,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說起大學老師的影響,她這樣形容,
對于生活态度,她告訴我們現在崇尚認真工作,享受生活。可能帶有中文系的烙印,平常喜歡過小資生活,午後一杯茶一本書可以惬意度過,對人生态度也如此。她認為作為柔情似水的女性,應該堅強而不是要強,在她身上,看到老師特有的知性、聰慧的人格魅力。
最令我們驚訝的不是他們在校園優秀和工作上的認真,而是他們對老師對母校這麼多年來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十年來每逢節假日,不忘給老師一聲祝福和問候,即使不見面,即使簡單的三言兩語,但這樣的習慣卻堅持了整整十年。我想,不是心懷老師的感恩和懷念,怎麼能堅持十年呢!讓我們不僅驚訝又敬佩。不管我們有沒有成大才。不管他們今後能居多高的位置,始終感謝尊重老師教會我們知識。能做到這一點難得可貴。教育的終極意義就是讓我們做一個對生活感恩的人。
暑假難忘的采訪在我們的戀戀不舍中結束,和小組成員在一起采訪的特殊經曆很開心,我們學校最可寶貴的财富,不是漂亮的校舍和先進的教學設施,而是兢兢業業地獻身于教育事業的老
母校從“翡翠山城”的五指山裡走來,從黎苗風情濃郁的山區走來,走向三亞國際濱海城市,從靈秀的山走向蔚藍的海,擁有山的沉穩和海的奔放。不斷走向更廣闊的天空。在60周年的風雨曆程中為國家和人民培養了許許多多的人才。我們這個暑假有機會走近他們,聽他們憶起母校當年的故事,在他們身上看到瓊院的畢業生始終牢記母校的教誨,努力追求卓越,創造輝煌。如今他們的足迹大江南北,他們的成就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是母校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瓊院一屆又一屆的後來學子學習的典範。我相信今天的我們因為母校而自豪,明天的母校因為我們而驕傲。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