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大,瓊院,無論我們的足迹印在何方,她都曾經是我們編織大學美夢的園地。而在她60歲生日将至之時,遍訪校友,帶回他們的真切祝福和深情的感念,也許是給予母校最好的禮物了。
這次有幸小組出訪幾位拼搏于海口校友,無論是團隊合作的認識,還是被采訪校友的啟迪,都給這個暑假留下了太多愉悅而又難忘的旋律,為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動,一次美好的心靈洗滌。
一、剪輯悟心語
有些感動,一次就好,一次就成永恒。而有些感動,重複不重合,本質猶在,那就是活動後期幕後的圖片、視頻等材料的剪輯和整理。而我在本小組中,盡管在小組長的安排下參與了幾位校友的整個訪談過程,如與走訪校友、部分的速錄、攝像、後期的視頻剪輯和制作、後期報告的撰寫。但我們每個組員分工的側重點不一樣,我在活動中主要負責圖片、視頻等相關材料的剪輯和後期制作。其實校友訪談活動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組員都有參與其中,正是因為團隊的積極合作,才使我們這組的活動任務得以圓滿結束。
視頻裡校友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語都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中,由于視頻制作工作過程的性質所需,光剪輯和字幕匹配,就需要多次地對所采集的視頻,進行多次重複性的欣賞。這項工作需要一定的細心、耐心和興趣。畢竟,即使是再美的事物,如果像機器人一樣,重複性地做同樣一份工作或某項工作的某處細節,總會有視覺審美疲勞的時候。但是,每一次欣賞視頻裡的校友,每一次都會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動,仿佛在像我訴說着不一樣的故事似的。首先,那是校友樸質的人生經曆、誠懇的言語和他們各自不同的魅力所帶給我的震撼,真誠是感動持續的良師益友。再次,是我對視頻制作這項技巧的喜愛和對這份工作喜歡,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也是最好的動力,再繁瑣的事也能化繁為簡并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和成就感。
後期的視頻剪輯,并不是說從校友的所有語錄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隻是剪去拍攝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因素所帶來的技術方面的小小失誤,如有些畫面模糊或語調的不清晰等。三個不同屆的校友真誠又友好,紛紛用他們不一樣的話語和人生經曆給我們上了不一樣的精彩之課。剪輯,另一方面是為了能更好的凸顯他們獨具個性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以緻能更好的讓更多的老師和同學看到,一個真實、情感豐富的他們,更好地從他們身上汲取不一樣的為人處事之道。從而向他們,為母校感到自豪,為自己創出一片新天地的他們緻敬。
視頻剪輯的過程,需要的耐力和精力,就像走出母校的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謹慎、堅持、熱心,為屬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或夢想而堅守着,不厭其煩,追尋着自己想要到達的功成彼岸。
二、校友言行現真谛
校友們能在百忙之餘抽空與我們暢談,首先他們友好的态度就已經為我們能順利走訪不同的校友有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而接下來他們或激情洋溢地說未來、或低沉輕柔的憶往事訴滄桑,真誠的眼神與我們進行了一次難忘的心靈交流。第一次也許都是美好的,但有些話或哲理從他們口中傳出,聽起來卻是另一番感動。也許我們都是同一個母校,就如同同一個母親出來的孩子,手足之源不懼距離,那份親切感那份情總不會随着時光而流逝。校友訪談其實就是一次久違的家庭聚會,有時不用多說什麼,或者你僅僅隻說上簡單的一句,卻都能了解彼此想要表達的意義。
人類的言行總是很神奇,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簡單的手勢,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場合,就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動和啟迪。
“認真工作,享受生活”,是呂詩萍校友一路走來的人生寫照,也是對于未來事業和生活的永恒追求。是她,讓我們真正的了解到,工作與生活,家庭與事業,不能混為一談。人,生來不能隻為了工作而工作,也不能為了玩樂而玩樂。家庭始終是首位,家是事業的搖籃。懂的顧家的人在調節工作與生活的時間上,也就了掌握一定的分寸,從而做時間的主人,做生活的享受者而不是工作的奴隸。“懂的取舍、堅持”是她的又一人生格言。有所失,有所得,平和的對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始終堅信:結局不好是因為事情還沒結束。有一顆平和對待生活的心态,有所堅持,我們就會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自信,離夢想越來越近。
“腳踏實地,接地氣”是曾樂校友最誠懇的學習、工作态度。他告訴我們,是瓊州學院,是我們共同母校的純樸校風的潛移默化之下,才造就了今天踏實、肯幹并舉得一定成績的他。他相信我們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母校對誰都不偏心,能給予我們的,無形或有形,不增不減,它就在那裡。我們得多一顆善于發現的眼光,用心去細細的體會。他學中文好法律,從基層銷售到行政助理,再跨越到法律行業;十年來的磕磕碰碰,一路走來他不埋怨不放棄,務實肯幹、會感恩。每當逢年過節,他十年來,從不間斷的給老師發短信送祝福。他總說,很懷念大學那時的人,那時的事,感激母校源源不斷的給予。他熱情、開朗好動,閑時卻總愛拿上一本書細細品讀,迷戀于餘華的人情世俗,沉醉于金庸的武俠世界,遨遊于古今中外的星空;喜歡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小道,他用經曆和行動告訴我們文學和文明古迹能陶冶個人情操的真谛。他跨學科跨行業的工作和實踐經曆,讓我們深深知道,有所學就終有所用,對于未來我們不必茫然更不能失去希望。
“多實踐,重禮儀”是王芹校友對即将走向工作崗位上的學弟學妹的殷切的寄語。她用她三年的學生會的工作與經曆告訴我們,書本知識固重要,但實踐也許給予的幫助要多得多,學生會裡三年的工作鍛煉是讓她順利走向就業之道的橋梁。其實,我們多多少少也了解工作經驗是就業的前提,而當務之急,我們應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去參與校内外的活動和實踐。正如王芹學姐所說,有條件有時間的話,去一些相關的工作單位實習,為未來的角色轉換做鋪墊。而作為行政助理的她,在叙說着種種她所負責的招聘實例中,讓我們深深明白,禮節于我們的重要性。小到一個來電求職的問候語,都能使你能否有機會面試,更别說是能否應聘成功。禮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之一。講究細節重禮儀,為自己塑造最好的通行證。
實踐出真知。無論是采訪過程中的工作,還是校友們娓娓道來的經曆,有所付出終有所回報,不論物質或精神,它們都是我們嘗試後所帶來的給予。或失敗或成功,都将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啟迪。慢慢收集、沉澱,将會是一筆可觀的閱曆和人生财富。不悲不喜,勇迎挑戰,是瓊州學院莘莘學子的永恒追求。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