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在講台上閃光
——訪2004屆校友呂詩萍
呂詩萍,女,中共黨員,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2004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學生會副主席,獲得過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等榮譽稱号,連續四年榮獲校級獎學金。畢業後進入海南省旅遊學校,現為該校宣傳部幹部。因工作努力,成績突出,多次榮獲“優秀班主任”、“優質課教師”、 “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号。
——第一,找準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喜歡的東西,就要堅持下去。第二,以平和的心态對待人和事。有一顆不驕不躁的心,寵辱不驚很重要。第三,堅持并懂得取舍。
初次見到呂詩萍,她正從外地出差趕回。穿戴整潔,帶着一幅墨色的眼鏡,見到我們臉上泛起微微笑容,即使旅途勞累,但是談吐間透露着優雅的氣質,說話輕聲細語,字字珠玑。學姐對我們的采訪問題不僅對答如流,而且話語間還充分體現出對母校的關懷。學姐和我們分享了她從一個大學畢業生初次走向講台,到今天在職業中獲得成功,桃李芬芳的一些經驗。學姐在生活上始終堅持她的理念,詩意地栖居,在工作上她的教學理念就是從沒有放棄過每一個學生。
一個美麗、聰慧、知性的女子,放棄她在大學時期青春蔥茏裡的文學夢,毅然走向三尺講台,用真心和行動化作溫暖關懷,以愛育愛,以德育德,培養出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用才學、品質和魅力給予學生成長的力量。學生都親切稱她為“萍姐”,她就是今天我們采訪的對象——呂詩萍。
難忘的青春時光
當我們問到她畢業9年了,現在對大學生活印象最深刻事情是什麼,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在學校60華誕時候接受校友訪談時,她把目光收回來,思緒仿佛飄回大學時代的校園。學姐回憶到:大學生活是我們這一生中最難忘的學習時光,在那裡有自己青春和夢想,并且從一個踏進象牙塔的女孩子,用四年時間在這裡成長,然後帶着學到的東西步入社會,去經曆更多的風雨人生。學姐說,剛開始
當談起現在主校區遷到三亞,那時候學姐們在老校區五指山市,不知道學姐對山中小城有什麼特别的記憶。
她說:“雖然當時母校沒有處在鬧市中,而在海南中部巴掌大的城市裡,但五指山市是個環境優美的翡翠山城,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小城。當時的網絡信息技術還沒普及,我們反而能靜下心來學習,尤其是對中文系的學生來說,這一點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很難得。”
談起在大學期間,哪些老師對學姐的影響比較深刻時,仿佛打開她的話閘子。她認為大學的課堂就是兼容與開放,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自由選擇學習内容。說到老師,給她影響最深刻的還是這三位:
“其次對
呂詩萍學姐給我們的第一印像就是知性和禮貌,對于我們的到訪仿佛把她帶回當年的大學校園,帶到那個100多個階梯前,記起當年的校道,尋着當年的足迹去尋找我們的情感聯系點。
呂詩萍學姐畢業于2004年,那時候國家開始停止給大學生畢業分配。但是憑借着個人的努力,她考取了海南省旅遊學校的教師崗位,從一線教師做起,做到現在校報副主編,對她自己來說都是一個又一個挑戰的過程。
春雨樂育人
在每一個學生心中,最敬愛的老師或多或少都對他一生的成長産生影響。之前她已經提過大學裡三位老師對她的人生方向産生了深刻的影響。當時學校的中文系是屬于師範專業,理所當然會走向教師的崗位。這三位老師的風格和人格魅力,同時也在深深影響着她的教師生涯。
她很樂于和我們分享為人師表的經驗。首先,始終對學生懷着一顆真誠的心,認為分數不是衡量學生唯一的标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談到為人師的經驗和體會,詩萍學姐打開了話閘子,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把為人師的辛苦和收獲都一一分享,眉宇間透露出自豪和欣慰,她說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培養了多少高分低能的孩子,而是把每一個孩子培養為具有愛心、熱情和對社會感恩的人”。
做一名生活的燃燈
從大學生活到工作,在暢聊的過程中,她始終保持着微笑,耐心地回答我們抛出的問題,在生活方面,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師姐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認為:不管事業多麼忙,家庭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說事業不重要,而是家庭作為一個穩固的根基,隻有處理好家庭的關系才能安心發展事業。學姐說她向往的生活狀态應該是一種詩意的栖居,在大城市裡有着“小資”的情調。作為中文系女子,不但要有較深的文學修養,而且在工作上還要求自己一絲不苟。女人可以堅強但不能要強,一句話概括就是要認真工作,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享受生活所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
在工作上她絲毫不敢馬虎,對學生的關心多于自己,在生活上她有獨特自己的理解。呂詩萍學姐在職的學校,近幾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外地出差。工作繁忙之餘她不忘抽出時間多讀書學習。她對幸福的定義就是除了工作之外,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一個簡單的下午茶的時間,足以讓她在書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母校給我的世界打開一扇窗
對于我們提起母校的60華誕即将到來,借此次校友訪談活動,她深情說道:母校給我的世界打開一扇窗,透過窗戶向我展示一個開闊的世界。希望母校發展越來越好的同時。在建議方面,第一,我認為母校可以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方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第二,母校在現在的基礎上加強内涵建設,從學風到校風。
對于即将要走出校門的學弟學妹,詩萍學姐以她個人的經驗殷切地寄語道: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第一,找準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喜歡的東西,就要堅持下去;第二,以平和的心态對待人和事。有一顆不驕不躁的心,寵辱不驚很重要;第三,堅持并懂得取舍。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那麼懂得取舍的人就更少的了。她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很痛苦的人找到一位智者,他對智者說:我總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智者叫他拿來一個杯子,往裡面倒入滾燙的開水,開始他還能堅持,後來水滿滾燙不得不把杯子放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取舍。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