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曾樂事
——訪1999屆校友曾樂
曾樂,男,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1999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班長、校學生會副主席,曾獲得校“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号,連續三年取得了校級獎學金。是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海南賽區本科組優秀獎獲得者。畢業後, 2006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從事文秘工作,2008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被下派秀英區檢察院挂職鍛煉,現任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從事反貪工作。工作期間,參與辦理過一批有影響的大案、要案,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曾多次獲得“先進個人”、“專業能手”等榮譽稱号。
——腳踏實地,接地氣
“腳踏實地,接地氣”……下班了,本該寂靜的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辦公室,響起了曾樂學長那擲地有聲的暢談之語。是什麼,讓工作了一整天的他此時還如此的神采飛揚,訴說往事、暢談未來?也許是我們的歡快到訪,也許是他的熱情好談,也許是大學畢業前後,他那充滿戲劇的十幾個春秋,激起了這段愉快而又充滿啟迪的話語。
他厭學、厭校甚至欲鬧退學?
1999年9月,正如所有青春活力和懷着美好夢想的青年一樣,曾樂學長步入了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來到瓊州大學。那時,瓊州學院還未更名。曾樂學長作為瓊州學院的第一批本科生,但他卻不因這“第一”感到自豪,而是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彷徨。是現實與夢想反差太大,還是本性使然?無論是什麼,年輕躁動而稍許輕狂的他,不甘心沉默在五指山這個偏安于山中的小城。盡管這裡風景秀美、氣候宜人,但和當時許多海南的高考生一樣,他的心,也早早地飛出瓊州海峽之外。這段叛逆的青春,讓本就健談的他偶爾也會陷入沉思中,似是在反省那時的年少輕狂。
他先把萌生退意的想法向班主任反映,試圖讓班主任統一受理與他有同樣想法的同學。身為他們班主任的
他說完,陷入回憶中渙散的雙眼亮閃了一下,無形中有一股叫做“信念”的力量轉給了我們,達成了質的共鳴。“
人生的多少個美麗的轉折,也許不需要太多的話語和扶持,能觸動心靈的,可能就那簡單的一句,那溫暖的一笑,開啟了我們孤舟航行的燈塔,就足矣。
在手機、網絡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裡,五指山下,一切可汲取的愉悅,除了訪山遊水,餘下的便是與圖書館之約。閱讀,是自我與心靈之間的懇談,是平心靜氣的的第一步,也是那時他養成的好習慣。閑時,他總愛拿上一本書,或是迷戀于餘華的人情世俗,或是沉醉于金庸的武俠世界,或是遨遊于古典中外的星空。傍晚,他漫步于學校古色古香的小道;深夜,他秉燭夜讀盡享書中之樂。至今,他深深地相信,閱讀與遊賞文明古迹是陶冶情操的佳釀。
說到閱讀,他雙眼總是散發出文人墨客般的柔情和惬意。他學習和實踐兩不誤,充分發揮特長,利用自己的組織能力創辦社團。積極參與學生會活動,并競選為學生會副主席。期間,在他帶領下,組織了豐富的校内外活動,為同學們創造了一定可鍛煉勇氣、可磨練毅力的機會。他務實肯幹、以身作則,都是值得後輩學習的榜樣。而他的拼搏,給曾經同他一起欲鬧退學的同學,具有積極引導之效。他們最終攜手互助,撥開迷霧,走出迷惘期,努力創造了不一樣的,嶄新的自己。
就這樣,他信守與
就這樣,在
畢業十年,他時常會懷念起大學四年的生活,或孤身一人,或拉上三五校友,回到那個熟悉的校園。看一看以前的教室,走一走以前的校道,以此慰藉對那段青春年華和美好時光的念想。每逢教師節,他總是把内心的祝福和感恩,以短信的方式送到老師心裡。這一習慣保持了整整十年。無論當初怎樣地抗拒學校,直至漸漸地接受,他深深的喜歡上了瓊州大學的生活和拼搏。在他眼中,流露出他對母校的深深懷念和感恩之情。
他的思念他的感恩,說不完道不盡。過去也許有點遠,談談現在,也許我們更能感受到是怎樣的一種動力,成就了今天能文能武的他。
他學文跨法有奇招?
“腳踏實地”又是他不變的沖鋒武器。一向對法律懷有濃厚興趣的他,入學時卻被調劑到漢語言文學專業就讀。他說,如果沒有循循善誘、積極引導的
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循序漸進的攀爬過程,這其中,有所選擇,有所放棄,有所失,有所得。即使沒有條件,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去探讨法律學科的細枝末節,但課下裡圖書館可借、書城可購得的,關于法律的書籍就已經足以讓他研究一番了。漢語言文學的文學性和法律的嚴密性交相學習,增進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文字的冗長和繁雜,總是少不得學習中涵蓋着一定的枯燥性。其實,隻要踏踏實實去學,哪怕是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朝着前方爬行,終有爬上枝頭的那一天。畢竟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有所興趣必有所動力,何樂而不為。實踐證明,有所堅持有所信念才可能赢得彩虹的青睐。曾樂學長求學期間的又一件樂事是,大學期間,他主動報考了海南大學法律本科的自考專業,并在畢業前通過了全部的自考科目。而期間最難能可貴的是,文學依然是他學習、生活中的常客,他懂得讓文學、法律知識兩者相輔相成,這與他今後所從事的法律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畢業等于失業”,在這充滿競争、就業嚴峻的時代,這一句成為了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共同心聲。可是,曾樂學長用他十年來的職場經曆告訴我們,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腳踏實地是本分。走到如今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公務員的位置,并不是他成功的終點。活到老學到老,功夫不怕深,經驗不怕“厚”。
曾樂學長畢業十年後的成果,其實是從低做起從小處入手的奮鬥史。他從企業基層的銷售做起,但他從未放棄從不埋怨。在工作之餘還手執公務員的書,不久他過五關斬六将,考入了海口市人民檢察院的公務員。起始作為一名行政機關的文秘,但他仍不忘初衷,繼續深造,又是以自學的形式,不斷翻閱和研究各種司法書籍,他的努力又得到了一次肯定,終于為自己喜歡的專業、知識謀得一份更喜愛的工作,成為一名手持反腐利劍的反貪幹警。期間,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敏捷的執行力獲得了領導和群衆的好評。曾樂學長工作中的又一件樂事,從行政機關的文秘轉變為司法部反貪局的工作人員。這跨越性的轉變又一次點醒了我們,作為即将或已經投入社會求職、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一是切勿好高骛遠,二是勇于挑戰,三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腳踏實地。
談到母校,曾樂學長的嘴角邊總是不經意的露出慰心的微笑,雙眼炯炯有神且倍顯親切,像個慈愛的兄長,在與我們訴說傳奇的故事和人生。曾樂學長師兄殷切而誠懇的獻出寄語:“腳踏實地,接地氣……”他說那是母校純樸的校風和五指山沉穩的精神,深深的影響着他的一言一行。他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他将把母校所給予的永遠銘記于心。感恩,延續他不變的‘腳踏實地’之路。
腳踏實地的曾樂學長及其傳奇的“樂事”,也許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迪,但有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始終堅信有所學終有所用;不論我們的起點有多低,不放棄、不失望;腳踏實地,揚起永恒的感恩之帆,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