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先,1963年生,男,四川省雷波縣人,曆史學博士,民俗學教授,現任教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民族學院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先後在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雲南大學中文系中國民間文學專業、雲南大學檔案系中國民族史專業就讀。長期從事民俗學、民族學的教學和研究。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系訪問一年,在該國裡賈納大學宗教系授課一學期。在《民族研究》《民俗研究》《三峽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走出伊甸園——性與民俗學》《學術翻譯批評》等著作10本(其中獨著4本,合著3本,合作譯著3本)。主持教育部課題2項,海南省課題1項。
聯系方式:xieguoxianhubei@163.com。
講授課程:
“民俗學”、“神話學”、“民間文學”、“世界民族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民族學專業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田野考察理論與實踐”、“社會研究方法”、“民族社會工作”等。
發表的主要論文:
1.民族主義與蘇聯的解體, 《雲南學術探索》1995年第3期。
2.明代雲南的漢族移民, 《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3.明代雲南各民族的生計類型, 《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4.明代雲南地區的民族融合, 《思想戰線》1996年第5期。
5.阿詩瑪新論,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6. Structural Study of Human Production Behaviors(英文論文),《民族學通報》第一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7.試論阿詩瑪與阿黑的關系,《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8.特定的文學作品與普遍的社會心理——從《孔雀東南飛》所表現的婆媳矛盾說起, 《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9.神話:一種自覺的語言藝術, 《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0.産翁制:風俗習慣,還是神話傳說?《民族藝術研究》2002年第2期。
11.文化整合與社會變革,《民族藝術研究》2003年第2期。
1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變遷的幾點原因, 《民族藝術研究》2004年第2期。
13.民族文化自尊的保護和重建,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4.新世紀中國民俗學的發展方向,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15.明代雲南地區的飲食習俗, 《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16.論中國少數民族谷種起源神話, 《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7.論民族文化的發展規律——兼說“民族文化保護”的認識論問題, 《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18. 《民俗解析》誤譯舉例,《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19.民俗學翻譯期待學術批評,《學術界》2008年第5期。
20.決定者·實施者·受益者——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三議(合著),《三峽文化研究》第八輯,武漢出版社,2008年。
21.試論楊再思其人及其信仰的形成,《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22.《世界民俗學》誤譯舉例,《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
23.《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誤譯舉例,《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24.《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誤譯舉例,《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
25.評《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翻譯質量——兼談學術名著重譯的基本原則,《民族論壇》2012年第9期。
26. 民族學和人類學翻譯中的譯名問題與譯者修辭權力,《學科、學術、學人的薪火相傳——首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中青年學者高級研修班文集》,民族出版社,2012年。
27.《當代人類學》的誤譯與濫用,《三峽論壇》2018年第4期。
28. 涼山博什瓦黑岩畫的曆史價值及其保護和利用,《中國岩畫》2018年第4期。
29.“石灰”變“萊蒙”:英漢學術翻譯中的同形詞之誤,《三峽論壇》2019年第2期。
30.明清時期海南島的三差黎和四差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報》2019年第4期。
出版著作:
1.《走出伊甸園——性與民俗學》,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獨著。
2.《農民生活中的虛拟世界——都鎮灣故事的性質與功能研究》, 中國書籍
出版社,2009年,獨著。
3.《人類學翻譯批評初編》,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年,獨著。
4.《學術翻譯批評》,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獨著。
5.《南方陸上絲綢之路與雲南的改革開放》, 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合著。
6.《雲南民族文化精粹》,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合著。
7.馮建昆主編《服務大電站 建設新永善——永善縣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合著。
8.《地球上的人們——世界史前史導論》,文物出版社,1991年,合譯。
9.《東方民間故事》, 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合譯。
10.《體态語言》, 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合譯。
主持課題:
1. “西部開發過程中雲南各民族民俗音像記錄和研究”,教育部2003年度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
2. “最近30年人類學英文論著漢譯質量分析”, 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
3. “海南伏波文化調查研究”,2020年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地課題)。
相關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