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禮剛
時間:2021-01-25


方禮剛,19632月出生,湖北黃岡人,漢族,中共黨員。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服務管理(社工方向)碩士,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現任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副院長(主持工作),副高職稱,高聘教授,社會工作碩士(MSW)教育中心負責人,碩士生導師。兼任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副主任、海南省高校社會學類教指委副主任,中國社工教育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理事。當過公務員、銀行職員,做過記者、編輯,在共青團中央所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從事青少年社會工作近十年。2017年獲評民政部“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2020年獲“海南省高層次人才”認定。獨著、合著學術著作6本。獨著、參編文學著作4本。承擔各類課題16項,其中1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社會變遷視角下疍民“海洋非遺”研究》(在研)、1項省社科課題《社會工作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已結題。參與學校承擔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系其中“馬來西亞研究中心”等五個子項目的負責人。曾先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印尼萬隆旅遊學院、泰國東方大學、緬甸班頌德大學、柬埔寨智慧大學等國外高校和機構進行學術訪問和合作交流,出席第21屆亞太社會工作會議。聯系方式:swflag@163.com

 

講授課程

社會工作理論》《民族社會工作》《旅遊社會工作》《海洋社會工作》《軍隊社會工作》《戒毒(司法)社會工作》《社會工作項目評估》《論文寫作等課程

 

發表論文:

1.《程序教學法在社會工作教學中的應用》,收入《理論·實踐·探索》,複旦大學出版社,2010.9

2.《社會工作項目評估:概念、意義和模式》,《社會工作》雜志,2011年9月

    3.《社會工作項目評估:程序邏輯模式》,《社會工作》雜志,2011年11月

    4.《公民社會視角下社會工作的社會責任建構》,《社會工作》雜志,2012年8月

5.《海南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改革與發展的路徑選擇》,《瓊州學院學報》,2013年4月6.《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社會教育的途徑》,載《中國社會工作》,2015年總第238期

7.“三區”社工人才項目的實踐困境》,載《老區建設》,2015年第10期

8.《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社會工作與管理》,2016年第2期9.“餘三勝”畫像疑為PS京劇武生名家高盛麟劇照》,《戲劇之家》,2016年第5期

10.《從甲骨文看疍民的起源與變遷》,《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報》,2017年第6期;

11.《三亞疍民的社會變遷——以“洗腳上岸”為變遷時點》,《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報》,2018年第3

12.《海南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排名三),《老區建設》,2018年第14期。

 

出版著作

學術

1.《海南民族社會工作》(第二作者),九州出版社,2015年;

2.《海南省“三區”社會工作探索與實踐》(第二作者),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年;

3.《旅遊社會工作》,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0年;

4.《海洋社會工作》(第一作者),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1年。

文學著作

1.《紅燭》(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年;

2.《成長的希望》(報告文學集,撰寫并參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

3.《星光》(報告文學集,編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4.《瓊園詩稿》,海南出版社,2020年。

承擔課題

1.主持《海南省民族社會工作适應性研究》,海南民族基地課題,QMZJD2012-242012-2013

2.主持《養老服務成為三亞城市品牌的可行性研究》,三亞市科信局課題,2011DY402010-2011,已結項;

3.主持《海南省戒毒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瓊州學院校級課題,QYSG2012012012-201315000元。結項;

4.參與主持《三亞民族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負責人楊茲舉),三亞市科信局課題,2013YD402013-2014

5.主持《社會工作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HNSKZ13-55 2013海南省社科聯課題;

6.主持校級《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的設計與實踐》,QYSJ2013-079

    7.主持《三亞市民族地區醫療社會工作問題、現狀與對策研究》,三亞市民宗委課題,結項;

8.主持《三亞市社會組織發展育狀況調查》,三亞市民政局2014年課題,結項。SMY2013-02

9.主持《民政部中民三亞養老服務中心選址的可行性論證》,民政部2015年課題,結項;

10.主持《内蒙古地名規範化管理研究》課題,内蒙民古自治區民政廳2014年課題,結項;

11.主持《社會工作專業向應用型轉型的示範研究》,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2016年,RDJGb2016-31

12.主持《三亞市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模式研究》,三亞市社科聯課題,2016年,SYSK2016-12

13.主持《海南省高校轉型發展中的校地合作機制研究》,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QJY13516031

14.參與海南省教育廳教改重點課題:《海南高校産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示範研究》。2017年。Hnjg2017ZD-18。第2排名;

15.校級課題《蛋民的社會變遷研究》,RHDSG201702

16.國家課題《社會變遷視角下疍民“海洋非遺”研究》,18BSH086

 

社會評論

1.《基督教在農村》,《中國城鄉金融報》,1995.3.29;

2.《這本傳銷論文集傳播什麼》,《湖北日報》,1996.4.1;

3.《拒絕誘惑》,《人民日報》1997.3.12

4.《也談經營的文化品格》,《湖北經濟報》,2000.1.5;

5.《給“現象”熱降溫》,《湖北經濟報》,2000.11.26;

6.《新世紀的希望工程》,《經濟日報》2001.6.7

7.《二十一世紀的希望工程》,《公益時報》2001.6.11

8.《希望的支點》,《經濟日報》2001.6.7

9.《幫貧困地區孩子們填平數字鴻溝》,《新華每日電訊》2001.10.29

10.《引爆黃土地的信息革命》,《中國青年報》2001.11.5

11.《希望工程策劃人》,《溫州晚報》2003.10.1

12.《管身邊的人不如管自身》,《承德晚報》2003.11.26

13.《誰來保障弱勢者的利益》,《中國青年報》2004.1.19

14.《誰來保障弱勢者的利益》,《中國青年報》2004.1.19

15.《善款應善用》,《人民政協報》2004.6.2

16.《激活富人的潛在熱情和能量》,《人民政協報》2004.5.25

17.《中國慈善榜的首創意義》,《人民政協報》2004.5.26

18.《建議用系統論決策“世遺”漲價》,《中國青年報》2004.12.21

19.《溫州人與希望工程》,《人民政協報》2005.6.25

20.《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中國社會報》2005.11.27

21.《讀出自己想要的慈善榜》,《中國社會報》2005.5.27

22.《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福州晚報》2005.11.17

23.《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燕趙晚報》2005.11.20

24.《法院執法能否更文明一點》,《建設市場報》2005.10.3

25.《法院應慎用自由裁量權》,《學習月刊》2005年12月

26.《教育不公的責任不應由考生承擔》,《學習月刊》2005年10月

27.《戶籍是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小康生活》2005年6月

28.《學校安全防範豈止在汛期》,《人民日報》2005.6.24

29.安監的責任不應止于送達整改通知》,《時政瞭望》2005年6月

30.節約資金與節約資源同等重要》,《時政瞭望》2005年8月

31.教育不公的責任不應由考生承擔》,《時政瞭望》2005年8月

32.理性看待美國的“中國威脅論”》,《時政瞭望》2005年8月

33.尊重外來人口 建設和諧城市》,《時政瞭望》2005年9月

34.農村災害預防存在認識偏差》,《時政瞭望》2005年9月

35.不要過高期望審計風暴的作用》,《時政瞭望》2005年10月

36.解決分配不公 實現和平發展》,《時政瞭望》2005年11月

37.《中國慈善事業已到發展的十字路口》,《新京報》2005.11.24

38.《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新京報》2005.11.16

39.《法院執法可否更文明一點》,《時政瞭望》2005年12

40.《戶籍是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最後藩籬》,《中國青年報》2005.4.20

41.《中國的戶籍制度:需繼續改革》,聯合國報告引用2005.5.13

42.《戶籍: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文摘報》轉載2005.5

43.《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山東青年報》轉載,2005.4.21

44.《公車見死不救的辯解站得住腳嗎》,《新京報》2006.6.5

45.《公交車護欄能否不冰冷》,《新京報》2006.1.6

46.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學習月刊》2006年1月

47.道德是一種資本》,《學習月刊》2006年3月

48.《公校私營總似霧裡看花》,《學習月刊》20065月

49.月票改革的重點應體現公益和公平》,《時政瞭望》2006年1月

50.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發現》學術專刊2006年

51.《李麗雲之死能否激活社會管理》,《新京報》2007.12.4

52.《一個人離去很多人受傷》,《新京報》2007.3.16

53.《有多少孩子需要解放》,《新華每日電訊》2007.3.16

54.《殡葬業暴利根源不隻是壟斷》,《新京報》2007.4.9

55.“校醜不外揚”是管理體制之病》,《學習月刊》2007年7月

56.《孕婦之死折射社會管理漏洞》,《中國青年報》2007.12.4

57.“虎照”真假比有無華南虎更重要》,《學習月刊》2008年1月

58.《真相背後還有貓貓》,《決策探索》2009年3月

59.《性侵幼女頻發急須引入駐校社工》,《中國青年報》2009.5.1

60.《監控攝相頭 有還是沒有》,《中國青年報》2009.4.16

61.《城管與小販軍備競賽能減少悲劇嗎》,《新京報》2009.5.4

62.《城管小販冷戰隻會導緻更多悲劇》,《新華每日電訊》2009.5.5

63.《城管與小販軍備競賽能減少悲劇嗎》,《南方周末》2009.5.7

64.《公安内部監控攝像頭有還是沒有》,《南國都市報》2009.4.17

65.《“八零後”市長也可争議》,香港《大公報》評論2009.7.7

66.《回頭看西南大旱被民間“預測”》,《新京報》2010.3.24

67.《真是出于公益何須強征暴拆》,《新華每日電訊》 2010.4.26

68.《遏阻富士康“N連跳”的幾點公民建議》,《新華每日電訊》2010.5.24

69.《莫讓恐慌撕裂我們的社會》,湖北省政府網,2020年1月28日;

70.《莫讓恐慌撕裂我們的社會》,《經濟日報》網評,2020年1月28日;

71.《面對情緒化的群衆,要“硬核”不要“硬來”》,《經濟日報》網評,2020年2月24日;

 

文學作品

1.《誇父的後代們》(報告文學),《赤壁季刊》,1991年;

2.《打工妹,誰是你的保護者?》,《湖北日報》,1993年3月2日;

3.《呵,野菊坳》,《湖北日報》,1999年3月20日;

4.《拜師記》,《中華武術》2007年4月

5.《端午節登鹿回頭嶺三詠》,《南島晚報》,2012年7月4日;

6.《瓊苑賦》,《三亞日報》,2017年10月9日;

7.《四娘》(散文),《天涯華文》,2019年第3期;

8《祖居滕家堡》(文化散文),《東坡文藝》,2020年第1期;

9.《滿江紅·武漢封城抗疫》,《詩詞月刊》,2020年第5期。

 

榮譽獎勵

    1.201315日,撰寫的《海南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改革與發展的路徑選擇》獲海南省高教學會“2012年優秀教學論文一等獎”獎勵(排名第二);

2.201312月,論文《推進社會建設,發展國際旅遊島的“海南特色”與“中國特色”》,獲“海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勵(排名第三);

3.小組工作在強制戒毒工作中的運用,2014.11,中國社工教育協會年會論文,獲論文二等獎;

4.2014年《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案的設計與實踐》獲2014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410月;

5.2014年,《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社會教育》獲中國社工教育司法社工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6.2015年,《海南民族社會工作》獲2015三亞市社科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7.20165月,《“餘三勝”畫像疑為PS京劇武生名家高盛麟劇照》獲湖北省文聯、湖北省戲劇家協會、戲劇之家雜志社“全國優秀學術論文特等獎”;

8.2017年,海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五位一體”服務地方的社會工作特色專業建設與改革》(排名第三);

9.2017年,論文《社區戒毒是降低複吸率的重要途徑》獲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司法社工專委會論文二等獎。

  

相關附件: